综下:经验总结:

1.审出材料中所给出的所有意象,目的是分清问题中所提问的意象与其他无关意象,以便于整合到答案中。

2.要求写出具体问题要以总分的结构进行答题:示例:即为一.1.总分的结构具体问题要自述.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问题

1.问题因素:

态度问题:工作态度不端正.敷衍群众,态度有转变,大概率为欺软怕硬. 态度问题终会导致处理投诉时未对投诉者进行良好沟通、安抚,激化矛盾,最终导致事态扩大。

责任问题:推卸责任,缺乏责任意识.往领导上推,往单位上推.

假用名义:话语中假用他人或领导名义,其所言不实,而会造成损害部门公信力.,抹黑该部门形象.

刚刚未做......事,多是未按规章流程办事,忽略事实,主观臆断,即为工作方法,工作方式的问题,越权承诺问题:超越职权范围,罔顾事实,盲目承诺

一.综合应用能力

一、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

题型一:案例分析题型概括:

(1) :案例分析--单一题

为进一步提高 M 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水平,中心拟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。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网友的评论,概括本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和管理

方面存在的问题。(35 分)

【例 2】根据材料四,你认为中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,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

农机管理员的素质。(30 分)

【例 3】根据“给定资料 1”,概括《电子商务法》带来的影响。(15 分)

【解析】

1.例 1:本题即使没有读材料,也知道要找的是问题,相当于有了目标,到

材料中找问题即可,问题是不好、负面的东西

2.例 2:本题要找的是措施/对策/做法

3.例 3:本题要找的是影响,影响分为正面的意义和负面的危害。

(2):案例分析--综合题

【例 4】背景资料 1 提到某知名学者的观点“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,娱

乐扭曲了意义”,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。

要求:观点明确、分析透彻,字数在 200 字左右。3

【解析】对一个观点、社会现象谈看法,或者对一个词/句子进行理解、解释属于综合题。

小总结

题型一(2):案例分析--综合题

涉及不止一个要素的题目

常规要素:问题、原因、影响(意义、危害)、对策等

【解析】单一题作答要素很少,综合题回答的要素比较多,都属于案例分析,

都是分析材料中的案例得出相应的答案

题型二:公文写作

判定:量词+文种

特点:有格式、要素多、语言可能得分

要素:问题、原因、影响(意义、危害)、对策等

【解析】

1.公文可能会有上行文和下行文,对象不一样,语言就不一样,比如需要书面、规范、诚恳。

2.综应A 会考4 道题,以案例分析为主,可能是 3 道案例分析+1 道公文题,也可能是2 道案例分析+2 道公文题。

【例 5】近日,G 省环境监测系统启动“青年岗位标兵”评选活动。A 市环

境监测站推选你参评,评选活动的环节之一是以“立足岗位创一流,我为环保做

贡献”为主题进行演讲。请你结合材料,拟写一份演讲稿。(45 分)

要求:紧扣材料,主题明确,层次分明,语言得当。字数 600~800 字。

【解析】

1.一份演讲稿、一封公开信、一篇报道等,出现量词+文种,就是公文题。

2.公文不是单独进行要点罗列,作答的结构比较复杂,需要考虑格式,生活

中也会涉及到。

3.比如写一封信,格式有标题,比如“致 XXX 的一封信”;还有称谓,比如

“尊敬的XXX”;还有落款,包含自己的名字和成文日期;标题、称谓、落款都

是格式。除了格式之外还有内容,开头一般交代发文缘由,主体部分先客套一下,

再写相关内容,是要素组合的呈现,比如希望老板给你升职加薪,主体部分会写

升职加薪的好处,更有干劲,还会谈到加多少薪资(对策),结尾总结、升华、

展望未来,表达感谢。

题型三:应急处理实务

判定:给出定特殊场景,通过给定的身份,解决具体问题

分类:谈话沟通类、应用应变类、组织活动类

要素:问题、原因、影响(意义、危害)、对策等

【解析】所有题型的组成都是四个常规的要素。

【例 6】(假如你是 A 市调解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赵佳,请根据背景材

料完成下列任务。)根据材料四,为争取张教授担任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兼

职调解员,你将与她进行沟通。请列出沟通的内容要点。(35 分)

要求:角色定位准确,沟通内容得当,有说服力,不超过 300 字。

【解析】

1.假如你是A 市调解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助理赵佳,请根据背景材料完成下

列任务:这句话在讲义没有,是老师加的,综应联考A 的考试会在题目之前给一

个身份,所有的题目需要符合这个身份,要有角色意识、身份意识。

2.根据材料四,为争取张教授担任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调解员,你

将与她进行沟通,请列出沟通的内容要点:给出一个场景,要求完成任务。

3.这类题目叫做应急处理实务,类似于面试题,面试题就是给一个场景和身

份,要求处理一些事;本题是谈话沟通类,上岸之后也可能和专家、同事、群众

沟通;还有一种是应急应变类,比如群众来投诉,特别紧急,问你该怎么办;还

有一种是组织活动类,需要组织开展活动。

4.答疑:第一人称写吗。直接写怎么做即可,省略掉主语。

练一练

判断题型该题属于哪一种类型题()

根据“给定资料1”,概括“创客运动”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。

(20 分)

要求:全面、准确、简明、有条理。不超过 250 字。

A:案例分析题

B:公文写作题

C:应急实务处理题

【解析】本题选A,因为提问的要素明确且单一,积极效果就是意义。

二、综应答题步骤

STEP1:全面审题

【解析】

先读问题审题,然后在材料中中找答案.

(一)审题方法

1.审作答范围

2.审作答主题与结构(预判)

3.审作答要求

【解析】

1.审作答范围:阅读材料的范围,综应可能会有 4-5 则材料,不是每一道题都需要阅读全部资料,要清楚这道题需要读哪则材料,这样才能减少阅读材料的时间。

2.审作答主题与结构并且进行相应预判:

(1)比如题目是“请你概括刘亦佳老师的优点”,刘亦佳老师就是主题,

比如材料范围是材料 1,其中可能有和主题/刘亦佳相关的内容,就可以提取要

点,再往后材料讲的是刘亦佳的领导,和主题无关,就可以过掉。

(2)结构指的就是答案怎么去写,需要依据题型来决定,比如题型是单一

题,作答结构就是某一个要素,再如题型是公文题,作答结构就是格式+内容,

比如“请你概括刘亦佳老师的优点”,作答结构就是优点要素。 根据问题题型知道答案格式

(3)预判:比如“请你概括刘亦佳老师的优点”,这个人的优点可能是性

格开朗、幽默,工作能力上可能学习效率高、组织安排沟通能力强,就是根据题

干给出的内容简单猜一下,如果刚好猜到的话,读材料的时候一眼就能发现。

3.审作答要求:稍后进行详细解读.

【1.例】'

结合给定资料,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提出对策或建

。(25 分)

要求:(1)有针对性,可行,合理;(2)不超过300 字。

【解析】

1.审范围:

结合给定资料,一般出现“结合/根据/依据/阅读+指定材料”则

范围明确,但是本题没说结合材料几,属于作答范围不明确,原则上所有材料都

需要读,但是也有技巧来应对:

(1)排除法:一套卷子不止一道题目,先做范围明确的题目,已经用过的

材料非常熟悉,做这道题的时候,先读没有用过的材料,没用过的材料就是为这

道题准备。

(2)主题判定法:浏览全部材料,和主题相关的都去读。

(3)两个方法可以结合使用,用完排除法之后思考一下用过的材料是否和

主题相关。

2.审主题与结构:

(1)主题: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监督管理。

(2)作答结构:建议也是如何做,所以都是对策要素。

(3)预判:

①监督:自身监督可以加强思想教育,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加强服务意识;

外部监督可以鼓励群众来举报、投诉,提供投诉举报渠道。

②管理:思想教育,树立榜样,设立考核评价机制/设立奖惩机制。

3.审要求:

(1)有针对性,可行,合理:

提出对策的时候往往材料会有问题,有针对

性的意思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对策

可行 指的是提出的对策要具体可操作,能落地;

合理 指的是结合实际,这个对策可以实行,比如不能用大炮打蚊子。

(2)不超过 300 字:尽量把字数写满,可以增加得分概率,因为主观题是

赋分制,踩点给分,多写不扣分,超出格子的内容则扫描不到,扫描不到则不得

分。

4.答疑:

(1)本题要求提对策,只写对策即可,问题不需要写。

(2)组织语言用短词短句即可,要言简意赅。

【2.例】

市民李先生看到《M 市晚报》对中心工作人员的采访报道后,yu 于 3 月

17 日给市交通局“局长信箱”写信,再次要求加装车锁。交通局责成你中心进

行答复。中心研究决定暂时不加装车锁,请以中心名义给李先生写一封回信。(40分)

要求:目的明确,理由充分,语言得体,格式规范,字数在 450 字以内。

【解析】

1.审范围:

题干没有告知材料范围,可以用排除法先做范围明确的题目,本

题优先使用没有用过的材料,然后阅读和主题相关的材料。

2.审主题与结构:

(1)主题:车锁。

(2)结构:一封回信,出现量词+文种,即公文题。

①格式:要有标题、称谓、落款,标题可以写为“致李先生的一封信/回信”,

称谓可以写“尊敬的/敬爱的李先生”,“以中心名义”说明落款要写 XX 中心,

XXXX 年XX 月XX 日。

②内容:要有开头、主体、结尾,开头交代行文缘由(不装车锁)主体要

说服李先生,说明为什么不装车锁,可能涉及到不装车锁的好处,装了车锁带来

的危害,可能还会写到其他的方式来满足需求,即补偿性的对策;答题的时候结

尾表达感谢、祝福等,不需要写此致,敬礼。

3.审要求:

(1)目的明确:行文目的要围绕“不加装车锁”展开,无关的事则不写。

(2)理由充分:主体部分要阐述不装车锁的原因。

(3)语言得体:给群众写信要诚恳、规范、书面,比如前后都表达一下感谢。

(4)格式规范:标题、称谓、落款都要有。

(5)字数要求:字数在450 字以内

多例题审题总结

1.审作答范围:

(1)根据、依据、结合、阅读给定资料 X:即范围在材料X。

(2)结合给定材料或未提及材料范围:范围为全部材料,排除法+主题判定

法。

(3)材料X 中提到了:范围重点在材料 X,但要兼顾全部材料,排除法+主

题判定法。

2.审作答主题与结构(预判)

(1)主题:围绕的话题

(2)结构:题型及答案结构

(3)预判:根据主题进行提前预判答题内容

3.审答题要求:

准确:符合材料意思,最好使用材料原词原句,或在原词原句的基础上归纳

概括。

全面:确保关键词无遗漏。

简明:表述言简意赅,尽量突出关键词,去掉修饰语,避免同义反复

有条理:分条撰写,要标注序号

层次分明:建议分类。

【解析】

前四条是必须做到的要求。

1.准确:符合材料原意,材料为王,预判的内容不一定都写,具体还是要看

材料,主观题考查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,比如工作之后要传递领导的旨意,一定

要明白领导的意思,不能预判;最好使用材料原词原句,抄的要点最准确,但是

有时候材料很啰嗦、口语化,此时要依据材料的意思来归纳概括。

2.全面:踩点给分,多写不扣分,所以要多给几个词,踩点的几率更大。

3.简明:表述言简意赅、简明扼要,保留核心关键词,去掉修饰语,比如我

爱吃红红的苹果,红红的就是在修饰苹果,直接写我爱吃苹果即可;其次避免同

义反复,比如同一个要点出现了两次,写一次即可。

4.有条理:分条撰写,要标注序号。

5.层次分明:建议分类,让答案更加鲜明,方便阅卷者阅卷,避免阅卷时遗

漏要点。

6.答疑:

(1)300 字即300 格子,所以字数包含标点符号。

(2)作文评分会分档,联考 A 不会考作文,就是踩点赋分。

练一练

请问本题作答范围是:()

给定资料 2 提到“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”。请你根据该给定资料,概括创业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。(15分)

A.材料2

B.全部材料

STEP2:阅读材料

♦1.摘抄

【例子展示】

根据材料概括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。

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,如扭扭秧歌、唱

唱歌等,但都没有形成规模;有些村搞一些象棋比赛、篮球比赛,既不经常,也

不正规。

【解析】

1.抄什么:与主题相关,长得像答案的表述,要规范、简洁、书面,主要都是一些短词短句。

2.例:

(1)主题:农村文化建设。

(2)结构:问题要素,即消极负面不好的东西。

3.材料:

(1)“有的村往往……但都没有形成规模”:“但”表转折,往往转折后

是重点,即没有形成规模,这个词比较书面规范,可以直接抄。

(2)“有些村搞……也不正规”:“不”是负面报数,即问题是不经常,

不正规。

(3)梳理答案要点: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,不经常,不正规。

♦材料阅读经验总结:

(1)自然段的首尾处。

多数情况下主旨句或中心句会出现在段落的首句或者尾句,所以,在阅读时一定要关注段落的首尾句。

【解析】

1.自然段的首尾处经常会出现总结性表述,比如主旨句,中心句,要优先写。

2.注意:首尾处不等于首尾句,因为有时候首尾句是承上启下,则需要看第

二句和倒数第二句。

(2)有观点的句子:政府、专家学者、百姓群众、媒体等的观点。

通常会出现“表示……、认为……、指出……、说……、称……”等标志性

词汇。

【解析】

1.综应 A 的材料特点是有很多人讲故事或者说话,比如材料中出现的政府、

专家学者,可能会提出一些做法对策;百姓群众是利益诉求者,往往会呈现一些

问题出来;媒体一方面会曝光一些问题,一方面也会宣传一些正面事物/意义。

2.通常出现“表示……、认为……、指出……、说……、称……、在他看来……”

等标志性词汇,往往就是观点。

(3)有关联词的句子:转折、并列、因果、递进等。

表转折:虽然……但是……;……却……;……然而……

表并列:既……又……;一方面……另一方面……;……和……

表因果:因为……所以……;之所以……是因为……;由于……因此……

表递进:不光……也……;不仅……还……;不但……而且……

【解析】

1.表转折:转折之后往往是重点。

2.表并列:并列前后同等重要,如果并列之前有要点,那么并列之后往往也

有要点。

3.表因果:问什么答什么,问原因就找原因,问影响就找结果。

4.表递进:递进在言语中是前轻后重,在综应中要照顾到要点的全面,所以

要把递进当作递进,前后同等重要;比如喜欢吃炸鸡,更爱喝奶茶,问题是喜欢

的食物是什么,则两个都需要写。

(4)标点:分号、引号、顿号、破折号等。

分号;顿号、表并列,其前后容易出现答案;可能出现密集的词群,可能有

得分词。

引号“”表引用,表比喻等修辞,特指,表对专有名词的强调。

破折号——引出专属名词,或进行解释说明。

【解析】

1.分号和顿号:表并列,起到的作用和并列关键词一样;分号往往并列短句,

顿号并列短词;如果材料是 A、B、C、D,则 ABCD 都需要写,如果材料是 A、B、

C 等D,字数允许可以都写,字数不允许则只写 D,比如眼睛、鼻子、嘴等五官,

再如奶茶、炸鸡、啤酒等美食。

2.引号:表引用,有人说话可能会有要点;特指,表对专有名词的强调则很

规范,往往是答案点;表比喻等修辞,如果和主题相关,需要翻译,比如刘亦佳

搬五桶水上五楼,真是“一头牛”,想要强调的是力气大、强壮。

3.破折号:引出专属名词,往往是规范词,直接抄;进行解释说明,说明的部分往往比较啰嗦,形成“总-分”关系,看前后哪个更具有概括性就写哪个。

2.归纳概括

【例1】请根据给定材料,概括张俊的事迹能给你什么启示。

近几年,A 市环境监测站增加了辐射监测监管这一新业务。在同事们都“谈辐色变”的窘况下,张俊挺身而出。面对崭新的学科领域,他从零学起,先是买

来专业书籍、上网查资料自学,后来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加了辐射环境监测监

管综合研修班。2015 年9 月至2016 年4 月,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,张俊在做好

现场监测工作的同时,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专业学习,光学习笔记就有厚厚的

两大本。研修班结业时,他撰写的论文《如何推进城郊辐射监测基础知识普及和

监测工作展开》获得了培训班老师的一致好评,被收录进《A 市环保系统辐射环

境论文集》。从零基础到撰写专业论文,张俊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,令同事们刮

目相看。

【解析】

1.如果材料很啰嗦,不规范,就需要归纳概括。

2.事例型材料,都是讲故事;数据型材料,数据本身不是答案,是想通过数

据说明一些问题,所以遇到事例型材料和数据型材料往往需要归纳概括。

3.例1:

(1)主题围绕张俊,启示就是启发你怎么做,还是找对策要素。

(2)“近几年……张俊挺身而出”:出现张俊和同事的对比,往往有要点,

即面对困难不畏惧、勇于迎接挑战、迎难而上、不畏艰险、身先士卒。

(3)“面对崭新的……《A 市环保系统辐射环境论文集》”:此处强调张

俊学习的过程,可以说刻苦学习、主动学习、勤思善学、勤思苦学、提升自我。

(4)“从零基础……刮目相看”:最终取得的成果,即攻坚克难、克服困

难、挑战困难、最终成功。

【例2】请根据给定资料,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。

从 2000 年到 2011 年,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 15.61 亿吨标准煤猛增到 34.8

亿吨标准煤,居世界第一,占世界能源的 20%。2011 年,我国消费石油 4.7 亿吨,

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;消费天然气 1305 亿立方米,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天

然气消费国。

【解析】

1.主题:能源。

2.要素:现状。

3.“从 2000 年……占世界能源的 20%”:说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,增速快、增幅大,占比高/大。

4.“2011 年……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”:说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。

小总结

事例型材料

A:案例一般多为不规范语言,前后若有结论性句子,直接摘抄

B:案例一般为叙事性表达,通常要注意对过程进行归纳概括

数据型材料

A:数据本身非答案,前后若有结论性句子,直接摘抄

B:无结论性句子,一般可通过分析,用“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快慢、增减、

比重”等词描述数量

【解析】数据型材料中可能会出现提示词来提示这个数据是多还是少,比如

“猛增、高达”提示这个数据多、大,再如“仅”则提示数据少、小、低。除了

提示词之外还要关注对比,比如粉笔的课 1 元,其他机构9 元,通过对比说明粉

笔便宜。注意写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主语,即什么高、低、快、慢,不能只说高、

低、快、慢。

3.分析推导

【例】概括目前我国文化对外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 在内罗毕CBD 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,28 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:“我通过在

内罗毕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。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,最重

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,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。中国政府也

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,比如饮食展览、传统服饰展览,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

中国文化。”

【解析】

1.分析推导:题目要找的是A 要素,材料给的是 B 要素,就需要从B 要素推

导出A 要素。

2.例:

(1)主题:我国文化对外交流。

(2)要素:问题。

(3)“在内罗毕 CBD……同当地人多交流”:本题要找问题,材料给的是

建议/对策,希望多交流,说明交流少/缺乏交流。

(4)“中国政府……更多中国文化”:再次提建议/对策,说明展览少。

分析推导经验总结

①相同主体的要素之间的推导

②不可过度推导,最多推一步

③优先考虑摘抄和概括

【解析】

1.相同主体的要素之间的推导:主语要一致,比如题目要找的是我国文化,

材料中说的是别国文化,则不能推。

2.不可过度推导,最多推一步:比如希望多交流,推出交流少即可,不要过

度推导为中国人交流意愿低、性格内向等;再如希望多办展览,推出展览少即可,

不要过度推导为渠道少。

3.优先考虑摘抄和概括:分析推导相对于摘抄和概括的准确性没有那么高。

STEP3:组织答案

二.职业能力测验

1.本级人民常务委员会可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安排,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下级国家机关进行视察,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服从本级 主席团安排

2.人民法院不受理 :1,国防,法规。2.行政法规等诉讼。

3.4.

5.6.7.8.

文章作者: 轻语清风
版权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达达的博客
精选教程 教程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